在刚过去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近期的公开舆论上,“包容性增长”这个提法成为近期关注的焦点,其背后指出的其实是最近乃至十二五的政策导向,这对于钢价走势也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,下面笔者根据手头掌握的资料做些简要的分析,期望能从国家宏观政策细微转向中抓住钢价未来的走向,规避贸易风险。
“包容性增长”影响政策导向
2010年9月16日,胡锦涛主席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(APEC)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致辞中,提到了“包容性增长(inclusivegrowth)”这一引人注目的关键词,他在致辞中强调,实现包容性增长,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,为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,是各国需要共同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。
“包容性增长”和我国提倡的“科学发展观”和“协调发展”、“和谐社会”都是一致的,具体到经济领域和调整结构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,也都是有共同点的。如果能做到这些,也就能够最终实现“包容性增长”。
尽管学者们的研究角度各有不同,关注的对象也各有侧重,但综合来看,他们均认同包容性增长是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状态的一种描述,并且这种状态至少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,一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,二是对所有社会成员的包容,三是平等的机会利用,这三者相互关联、相辅相成。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带来所有社会成员收入的增加,其结果可能是富者愈富、穷者愈穷。研究者将这种结果不平等的诱因归纳为两类,一类是个人努力与勤奋程度的不同,由此造成的结果不平等,反映的是良好的市场激励机制,是促进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,也是可接受的;另一类则是个人背景或所处环境的不同,包括家庭财富与权势、社会关系、性别、所处地理环境、所工作行业,由这些因素造成的差异反映的大多是机会不平等,例如就业机会、受教育机会和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等,机会上的不平等可能造成在个人努力与勤奋程度相同的情况下,结果依然不平等,是社会不公正的表现,是不可接受的。如果一个社会的发展机会长期被特定人群掌握,就容易造成贫富两极分化和极端贫穷,引发社会不满,极端情况下还会出现社会动荡,经济就不可能保持连续增长。因此,从机会平等的视角出发,包容式增长是指通过经济增长创造和发展机会,社会所有成员都可以平等利用这些机会,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收入和能力,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,社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。
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,“包容性增长”将通过社会分配改革等方式使得广大群众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,小部分行业暴利的情况将得到控制,针对目前各种矛盾的集中的焦点----房价问题,将通过在各地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来解决,由于中国的人口规模和保障性住房的普惠性质,今后一个阶段的钢材消费强度将得到一定的保证。
而且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,大规模内需的启动将成为可能,而GDP的增长又将增加钢材消费强度,从“包容性增长”的外延来看,笔者认为主要包括“环境包容性”和“社会包容性”,后者属于社科范畴,钢铁行业的“包容性增长”主要就是指“环境包容性”,在目前的时点上,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,淘汰落后产能将成为近期整个行业发展的主抓工作,也和国家倡导的绿色GDP的观念暗合.
钢材生产成本受通胀推动走高
近期由于美国开始执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,美元贬值推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飙升,各类大宗商品纷纷创出08年以来的新高,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钢材生产的主要原料:铁矿石,煤焦等也纷纷一改前期的疲软,强劲反弹走高.
铁矿石:与其他大宗商品相比,铁矿石价格涨幅最小,8-10月期间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5-6%,8月初现货市场上印度铁矿石价格150美金/吨,进入10月下旬价格为158-160美金/吨。而由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.4%,铁矿石价格涨幅实际不到4%。由于2010年海运较往年低很多,目前现货铁矿石FOB价格实际已是历史较高水平,印度铁矿石FOB价格时为今年4月创造的FOB165美金/吨(63.5%),目前价格145美金/吨,尚有20美金/吨差距。